5  超越傳銷、電商和特許經營

與傳統商業模式的根本差異

鏈上商業系統經常被誤解為多級營銷、電子商務平臺或特許經營運營的變體,因為它們與這些傳統商業模式共享某些表面特徵。所有這些都涉及參與者網路、多方之間的收入分享,以及透過參與者招募和保留實現增長。然而,鏈上商業的基本結構、激勵系統和價值創造機制與這些傳統方法截然不同,以解決限制其可持續性和公平性的系統性問題的方式。

理解這些差異需要檢查的不僅是每種模式的操作機制,還有決定其長期可行性和對參與者影響的基礎經濟原理和激勵結構。雖然傳統模式經常在個人成功和集體可持續性之間創造衝突,但鏈上商業透過精心設計的代幣經濟學和治理機制調整個人和集體利益。

這種區別很重要,因為許多有前途的商業創新由於建立在從傳統模式借用的有缺陷的基礎假設上而失敗。鏈上商業代表了一種真正新的商業組織方法,超越現有框架的限制,同時保留其有益元素。

5.1 傳銷陷阱:多級營銷的結構缺陷

多級營銷系統創造分散式機會的外觀,同時實際上以後期加入者為代價,在早期參與者中集中財富和權力。MLM系統的數學結構確保絕大多數參與者將虧損,而一小部分實現實質性回報,創造不可避免地導致系統崩潰的不可持續動態。

MLM系統的根本缺陷在於它們依賴指數招募增長來為現有參與者產生收入。每個參與者必須招募多個新參與者,每個新參與者必須招募額外的參與者來維持收入水平。這創造了金字塔結構,其中早期參與者從越來越多的後期參與者的努力中受益,而沒有提供相稱的回報價值。

考慮典型MLM結構的數學,其中每個參與者需要招募五個新參與者才能實現有意義的收入。在五個層級的招募後,系統需要超過三千名參與者在底層支援大約六百名更高層級的參與者。在十個層級後,底層需要數百萬參與者,迅速超過大多數市場的可用人口。這種數學不可能性保證大多數參與者將失敗實現有意義的回報,無論他們的努力或技能如何。

MLM系統還創造優先考慮招募而不是實際價值創造的不當激勵。參與者透過招募新分銷商比透過向最終客戶銷售產品賺更多錢,導致專注於銷售演示和招募活動而不是客戶服務和產品改進。這種不匹配經常導致糟糕的客戶體驗和無法在正常市場條件下有效競爭的低質量產品。

MLM系統中常見的庫存裝載要求迫使參與者購買他們無法銷售的產品,透過對未來招募成功的承諾來證明即時財務損失的合理性,創造即時財務損失。這些庫存要求為MLM公司產生收入,同時將財務風險轉移給必須在獲得任何回報之前投資自己資金的參與者。

鏈上商業透過基於實際交易價值而不是招募活動的獎勵來消除這些結構問題。參與者從真正的商業交易中獲得代幣,其中客戶購買他們實際想要的商品和服務,而不是從向新招募者銷售商業機會中獲得。沒有人需要購買庫存或維持最低購買量來參與系統。

代幣分配機制確保價值根據參與者對網路活動的貢獻流向所有參與者,而不是他們在招募層級中的位置。與只有頂級參與者實現實質性回報的MLM系統不同,鏈上商業可以為所有參與者提供有意義的好處,因為獎勵來自共享的經濟價值創造,而不是從較低層級到較高層級的重新分配。

此外,鏈上商業系統隨著增長變得更有價值,創造正和結果,其中網路擴張使現有參與者受益,而不是稀釋他們的回報。MLM系統隨著增長變得不太可持續,因為招募要求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而鏈上商業系統隨著更多商家和客戶參與變得更有用和有價值。

5.2 平臺監獄:電子商務依賴和剝削

現代電子商務平臺建立了從商家提取價值的複雜系統,同時使他們依賴平臺服務來獲得市場准入。亞馬遜、eBay、Shopify和類似平臺最初透過以合理成本提供有價值的服務來吸引商家,但隨著商家變得依賴平臺流量生存,逐漸增加費用和限制。

平臺監獄透過多個相互關聯的機制運作,使離開隨時間變得越來越昂貴和困難。商家在建立其平臺存在、積累客戶評論、為平臺演算法最佳化以及將其運營與平臺工具整合方面投資大量精力。如果商家試圖離開平臺,這些投資成為擱淺成本,創造轉換成本,使平臺能夠逐漸增加其提取而不失去商家參與。

客戶關係控制代表平臺對商家控制的最重要元素。平臺擁有所有客戶資料和關係,防止商家與其買家建立直接聯絡。商家無法在平臺外聯絡客戶,無法將客戶列表轉移到替代平臺,無法建立超越平臺依賴的品牌忠誠度。這種客戶關係控制確保商家保持依賴平臺服務,無論這些服務如何演變。

商家可見性的演算法操縱創造了平臺透過廣告和優質放置服務貨幣化的人為稀缺性。以前收到有機流量的商家發現他們的可見性降低,除非他們從平臺購買廣告或優質服務。這迫使商家為訪問他們以前透過有機發現到達的客戶付費,逐漸將平臺好處轉換為平臺成本。

費用升級發生在平臺實現市場主導地位和商家變得依賴平臺流量時。當平臺提供真正價值時看起來合理的初始費用隨著平臺最佳化最大收入提取而逐漸增加。圍繞平臺經濟建立業務的商家發現自己被困在不可持續的費用結構和無法透過替代渠道替換平臺流量之間。

鏈上商業透過為商家提供透過基於代幣的忠誠度系統與客戶的直接關係來解決這些問題。從商家購買收到AC代幣的客戶與這些商家發展獨立於任何平臺中介存在的直接財務關係。商家可以與客戶溝通,建立直接關係,並透過代幣獎勵而不是依賴平臺演算法和廣告系統來維持客戶忠誠度。

鏈上商業的去中心化性質防止任何單一實體控制商家對客戶的訪問或為了利潤操縱商家可見性。網路治理機制使商家能夠參與網路發展和政策變化的決定,確保網路演進服務商家利益而不是平臺所有者利潤最大化。

基於代幣的客戶獲取創造隨時間升值而不是變得更昂貴的可持續客戶關係。隨著鏈上商業網路增長和代幣價值升值,現有客戶關係變得更有價值,而不是需要增加廣告支出來維持。這創造了獎勵商家提供優秀客戶服務而不是透過增加平臺費用懲罰他們的正反饋迴圈。

5.3 特許經營限制:運營和地理

傳統特許經營系統提供商業模式複製和品牌識別,以換取大量前期投資、持續的特許權使用費支付和限制特許經營者靈活性和增長潛力的運營限制。雖然特許經營可以提供經過驗證的商業模式和營銷支援,但它也創造了阻止特許經營者適應當地市場條件或追求創新機會的依賴性和限制。

特許經營費用結構將成本和風險前置到特許經營者身上,同時確保特許經營商的收入,無論特許經營者是否成功。初始特許經營費通常從數萬到數十萬美元不等,為新特許經營者創造實質性的進入障礙和即時債務負擔。這些費用必須在特許經營者從其運營中產生任何收入之前支付,將財務風險從擁有經過驗證專業知識的特許經營商轉移到正在學習業務的特許經營者。

持續的特許權使用費支付創造了在特許經營關係的整個生命週期中降低特許經營者盈利能力的永久收入提取。特許權使用費通常從總收入的4%到12%不等,代表流向特許經營商的特許經營者利潤的重要部分,無論提供的實際支援或價值如何。這些持續支付可以在特許經營者的盈利和無利可圖運營之間產生差異,特別是在具有挑戰性的經濟時期。

運營限制防止特許經營者適應當地市場條件或追求對其業務的創新改進。特許經營協議通常為產品提供、定價結構、營銷方法、供應商關係和運營程式指定詳細要求。雖然這種標準化可以確保質量一致性,但它也防止特許經營者響應當地客戶偏好或競爭條件。

地理排他性限制透過防止擴充套件超出指定區域來限制特許經營者的增長機會。想要開設額外地點的成功特許經營者可能受到地理邊界的限制,或需要以實質性成本購買額外的特許經營權。這些限制可以防止成功的特許經營者利用其專業知識和市場知識,同時保護特許經營商從區域銷售中的收入。

品牌依賴創造了對特許經營商決定和聲譽管理失敗的脆弱性。特許經營者圍繞特許經營商品牌建設業務投資,使其成功依賴於特許經營商營銷有效性和聲譽管理。當特許經營商做出糟糕決定或面臨公關問題時,特許經營者遭受後果,儘管對創造問題的決定沒有控制權。

鏈上商業提供類似於特許經營的業務發展好處,而沒有限制性合同關係和持續費用義務。商家可以透過網路參與訪問經過驗證的基於代幣的客戶忠誠度系統、營銷工具和運營最佳實踐,而無需支付特許經營費或交出運營控制權。

鏈上商業系統的開源性質使商家能夠根據當地市場條件調整和修改其運營,同時保持對網路好處的訪問。商家可以調整其產品提供、定價策略和客戶參與方法,以最佳化其特定市場,而無需違反特許經營限制或失去網路訪問。

鏈上商業網路內的區域協調提供協作營銷和發展機會,而沒有表徵特許經營系統的層級控制結構。商家可以在區域營銷活動、客戶獲取計劃和業務發展倡議上合作,同時保持其獨立性和運營靈活性。

基於代幣的獎勵系統創造使個體商家而不是特許經營品牌受益的客戶忠誠度。客戶透過代幣積累與特定商家發展財務關係,而不是可以轉移到任何特許經營地點的通用品牌忠誠度。這使商家能夠透過優越的客戶服務而不是僅依賴品牌識別來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5.4 鏈上優勢:對傳統模式的改進

鏈上商業系統透過系統設計改進解決傳統商業模式的根本弱點,這些改進調整個人和集體利益,同時保留網路參與和共享資源的有益方面。這些改進創造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使所有參與者受益,而不是從一些參與者提取價值來使其他人受益。

去中心化治理結構消除了在傳統系統中使剝削成為可能的權力和決策權威的集中。鏈上商業網路不是擁有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改變規則、增加費用或修改運營要求的中心化權威,而是透過民主治理運作,參與者對網路修改和政策變化進行投票。

透過區塊鏈技術的透明運營確保所有參與者可以驗證公平待遇和適當補償。與費用計算、收入分享和決策過程經常缺乏透明度的傳統系統不同,鏈上商業系統在任何人都可以審計的公共賬本上記錄所有交易和分配。這種透明度消除了使操縱和剝削成為可能的資訊不對稱。

代幣升值的正和經濟學為所有參與者創造價值,而不是將現有價值從一些參與者重新分配給其他人。隨著鏈上商業網路增長並產生更多交易量,代幣價值通常升值,使所有代幣持有者受益,無論他們在網路中的位置如何。這與傳統系統形成對比,在傳統系統中,網路增長經常以後期加入者為代價使早期參與者受益。

直接客戶關係使商家能夠透過客戶服務卓越而不是依賴平臺中介或品牌識別來建立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從商家購買收到代幣的客戶發展激勵持續光顧和推薦的直接財務關係。這些關係屬於個體商家而不是平臺或特許經營商。

靈活的運營結構允許商家使其業務適應當地市場條件,同時保持對網路好處的訪問。與強加標準化運營要求的特許經營系統不同,鏈上商業網路提供商家可以根據其特定需求和市場條件實施的工具和基礎設施。

風險分配機制將財務風險分散到多個參與者和收入流中,而不是將風險集中在個體商家或特許經營者身上。代幣價值由儲備支撐和多元化商家網路支撐,而不是依賴個體業務成功或特許經營商決定。這種分散式風險結構提供使所有網路參與者受益的穩定性和韌性。

5.5 比較分析:結構差異和結果

鏈上商業與傳統商業模式的系統比較揭示了激勵結構、風險分配、價值創造機制和長期可持續性前景的根本差異。這些差異解釋了為什麼鏈上商業可以實現傳統模式無法維持的結果,同時避免最終破壞傳統系統的剝削和衝突。

傳統MLM系統中的收入生成依賴於變得數學上不可能維持的招募增長,而鏈上商業收入來自可以隨時間可持續增長的真正商業交易。傳統電子商務平臺透過從商家交易中提取增加的百分比來產生收入,而鏈上商業透過使所有參與者受益的網路效應創造價值。特許經營系統透過前期費用和持續的特許權使用費產生收入,無論特許經營者是否成功,而鏈上商業參與者從基於集體網路成功的共享代幣升值中受益。

傳統系統中的風險分配通常將風險集中在個體參與者身上,同時保證系統運營商的回報。MLM參與者冒著其投資資本和努力的風險,而沒有回報保證,而MLM公司從產品銷售和會員費中獲得收入。電子商務商家在平臺政策變化和演算法修改上冒著其業務可行性的風險,而平臺無論商家成功與否都收取費用。特許經營者冒著實質性資本投資和持續特許權使用費義務的風險,而特許經營商無論個體特許經營表現如何都獲得收入。鏈上商業透過多元化的商家網路和儲備支撐系統分配風險,同時使所有參與者能夠從網路成功中受益。

價值創造機制透過專注於真正的經濟活動而不是招募、依賴或提取,將鏈上商業與傳統模式區別開來。MLM系統主要為公司和早期參與者而不是為客戶或後期參與者創造價值。電子商務平臺為平臺所有者和股東創造價值,同時逐漸從商家和客戶提取價值。特許經營系統為特許經營商和成功的特許經營者創造價值,同時要求所有特許經營者的實質性投資和持續支付。鏈上商業透過共享經濟活動和基於集體成功的代幣升值為所有參與者創造價值。

可持續性前景由於其基礎數學和激勵結構,傳統模式和鏈上商業之間差異巨大。MLM系統在數學上不可持續,因為它們需要無法無限期繼續的指數招募增長。隨著其提取變得更加激進,電子商務平臺面臨來自商家和監管審查的日益抵制。隨著市場成熟和增長機會減少,特許經營系統可能變得不太有吸引力。鏈上商業隨著網路增長變得更有價值和可持續,因為網路效應和代幣實用性隨著參與而增加。

根本差異在於系統是否為參與者創造正和或零和結果。傳統模式經常創造零和或負和動態,其中一些參與者必須失敗才能讓其他人獲勝,導致衝突和最終的可持續性問題。鏈上商業創造正和動態,其中網路增長和成功使所有參與者受益,使可持續的長期增長成為可能,服務真正的經濟需求,同時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有意義的好處。

理解這些結構差異使個人和企業能夠根據其目標、風險承受能力和道德考慮,對參與各種商業模式做出明智決定。正如我們將在第六章中探討的,某些型別的參與者基於其現有技能、資源和市場地位,特別適合從鏈上商業系統中受益。